行情新闻

欧易与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提供区块链知识和行业发展趋势

对话RGB++提出者Cipher:我眼中的RGB++和UTXO以及BTCFi

2024-11-17 12:46 行情新闻

来源:极客 Web3

2024年7月22日,极客Web3有幸邀请到CKB的联创及RGB++提出者Cipher,就其眼中的RGB++与UTXO体系、CKB本身和比特币生态进行了一系列交流,期间Cipher谈到了自己的过往经历、RGB++ Layer与UTXO模型对BTCFi的独特意义、关于CKB和比特币生态的一些问题与看法。本次访谈涉及的具体问题包括:

1. Cipher个人经历

2. UTXO Stack和RGB++ Layer的联系

3. 对比特币二层和BTCFi的看法,尤其是EVM系二层

4. RGB++ Layer相比于EVM系的独特场景与发展理念

5. 对CKB本身设计理念的解读

6. 如何解决UTXO模型在Defi生态建设上的一些不足

7. CKB为何选用RISC-V以及相关的合约开发语言选择

8. 对比特币和以太坊生态在去中心化问题上的看法

以下为本次访谈的文字版记录,欢迎大家仔细阅读。

1.Faust:首先请Cipher来自我介绍一下?

Cipher:我最早接触区块链是在2013年,因为参与比特币挖矿而入圈,那时候挖矿还没那么卷,结果我第一次买矿机就遇到了黑心厂家。到了14~15年时,因为比特币价格波动很大,我写了个自动炒币的程序,赚了一点钱。15年底熊市来了,我暂时离开了币圈,当时我还没有建立起信仰,只是投机。

到了2016年,我正式进入了区块链行业,进了体制内的区块链研究院,参与了央行的数字货币及联盟链的开发,职位是产品负责人。期间我还写了一些白皮书,以及行业早期的隐私保护文件,以及数字产权相关的专利。

18年的时候,我彻底意识到联盟链是错误的方向:所有的联盟都会有盟主,有盟主就没必要去用区块链,如果是国字头下面的联盟链就更没意义了,只是盟主的一言堂。后面我的工作重心转向无需准入许可的公链。机缘巧合下,我和几个伙伴参与了CKB的早期建设,我当时负责产品和一部分研究工作。

大概到了2021年,我逐渐从CKB基金会独立出来,成立了自己的公司,做CKB生态内的周边项目,比如JoyID这种。目前JoyID有了超过50万的用户,可以说是业内最完善的Passkey钱包,虽然Passkey本身在设备兼容性上存在一些限制,但我们的钱包还是很好用,可以直接免手机号邮箱和助记词,在安全模型上是非托管型钱包。

到了2023年的铭文之夏,整个比特币生态开始回暖,甚至文艺复兴。今年2月中旬,我提出了一个概念,即RGB++,愿景是给BTCFi创造原生的智能合约环境,同时不丧失比特币的安全性。对此我们迅速成立了专向小组,赶在今年4月比特币减半前上线了RGB++协议,效果还不错。同时CKB生态内的一些项目,包括DEX、Launch pad、算稳也都陆续上线了。整体上看,RGB++生态正处于蓬勃向上的阶段。

在解决了对BTC的功能拓展问题后,我们又把目光聚焦在了扩容等方面。4月份我们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,去做启动UTXO公链或比特币二层的UTXO Stack。至于为什么选择UTXO模型,最核心的是比特币本身就是UTXO模型,而且和以太坊差异甚大,如果在比特币上做Layer2,状态转换证明、跨链、资产强制退出和DA等部分该怎么实现?如果照搬以太坊的账户模型和Rollup那套思路,很难得到好结果。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:照搬以太坊的思路到比特币上,很难有善终。

UTXO Stack目前完成了第一轮融资,第二轮融资也在进行,虽然近期比特币生态的热度有所下滑,但我们还是很有信心,愿意把大旗扛起来,为BTCFi搭建近乎原生的功能拓展与可编程生态。目前我们做了更多关于市场和商务层面的工作,一些生态相关的活动也会接踵而至,大家可以期待这方面的进展。

2.雾月:UTXO Stack和RGB++Layer是什么关系?两者好像有从属的关系?这方面可以好好介绍下?

Cipher:二者的关系可以分两个角度来介绍。从品牌角度看,RGB++Layer是隶属在UTXO Stack大品牌下的产品;从技术角度看,RGB++Layer利用同构绑定给BTCFi增加了智能合约执行层。同构绑定不但适用于BTC和CKB,还适用于Cardano、Fuel和Sui等广阔的公链生态,只要和UTXO沾边即可。

至于UTXO Stack有点类似于OP Stack,可以用于快速启动BTC Layer2,它直接附带同构绑定功能,可以将主网的BTCFi资产通过Leap的方式转移到Layer2上去做交易。OP Stack的智能合约跑在以太坊上,UTXO Stack的智能合约跑在RGB++ Layer上。

回到两者最终的从属关系和优先级,这涉及到一个逻辑问题:所有L2成立的前提,基本都是L1已经足够拥堵,或者是L1功能有限不能满足用户需求。

目前来说,比特币+ RGB++layer构成的这样一个智能合约层上,还没涌现出那么多资产和应用,所以我们希望把新的开发者和用户先引导到RGB++Layer上,去做Defi应用、交易平台和资产发行,把BTCFi生态先发展起来再深入去做L2的工作。只有等到BTCFi本身有足够的热度,BTC扩容才能成为真正的需求,这时UTXO Stack的推出就水到渠成了。

3.Faust:这里您提到BTC二层的事,近期我们从一些渠道得到的消息也是认为,BTC Layer2到了阶段性谷底,更多人或机构把注意力放到了BTCFi这块。但很多BTCFi只是WBTC的模式,把比特币桥接到其他公链或者比特币侧链上去,根本就不BTC Native。在您看来,BTCFi和WBTC这种东西的真正区别在哪里?

Cipher:我一贯的观点是,EVM系的BTC Layer2天花板很低,理由很简单,用EVM的话就不是在为比特币壮大其生态,而是把BTC引入到其他生态。我们知道,比特币主网上很难实现智能合约,TPS也高不了,那有个很简单的办法:把比特币桥接到别的地方。这样看着可以解决问题,实际却避开了最核心的东西:

在这种方式下,比特币自己的生态根本就没有得到发展,比特币矿工收入、链上数据之类的不会有任何变化,你做的只是最简单的资产桥出,桥出之后你就能得到新故事新场景吗?显然不能。因为你做的所有事情,是WBTC和以太坊生态很早就做了的,没有任何创新,只不过多创建了一种BTC桥接资产。那么你存在的意义在哪里?

同样是EVM,难道你还能超越以太坊上已经存在的DeFi体系吗?EVM系的比特币二层短期内可能因为空投预期而创造出虚假的繁荣,但长期发展很容易受限。能够长期影响并赋能比特币生态的,一定是更原生、基于UTXO的Layer2。

所谓原生BTC二层,其吸引人的点不在于什么正统性,而是这种“原生”可以为比特币生态带来更有趣的场景。比如说,RGB++有一种技术叫无桥跨链Leap,BTCFi资产可以在L1到L2或L2之间来回跳转,这种方式可以不需要依赖于传统跨链桥的Lock-Mint范式,可以规避传统跨链桥的很多风险,在跨链响应速度以及流动性聚合上也有很大优势,可以为Defi生态带来很大便利。Leap功能从4月就开始上线了,很多用户都在享受着该技术带来的便捷。这个就是比特币原生方案带来的创新之一。

此外还有一点,是否有BTC原生属性也会影响受众。比如,很多BTC持有者连Metamask都不怎么喜欢用,更喜欢用BTC生态里已有的主流钱包。虽然有一些所谓的AA方案,可以让比特币钱包在EVM应用层去做账户抽象,但这种方式存在各种问题,会阻碍BTC持有者的进入。而像我们这种基于UTXO的二层方案,直接支持用比特币钱包来交互,它的AA实现方式更贴近底层,用户可能都感知不出来,这非常便捷,更简单,更易用,更无缝。

此外我们知道,UTXO模型是“链下计算,链上验证”,这种模式特别适合intent驱动的交易场景。所谓intent就是,我这笔交易只告诉系统,我愿意付出什么,需要得到什么,但中间怎么调用智能合约、怎么设置函数参数等,我根本就不用操心,我把我想要的input和output结果放链上去验证了即可。如果要在以太坊上做Intent场景,可能需要Operator、Aggregator等一系列组件,比较臃肿,但在UTXO世界就很简单。这也是UTXO二层相较于EVM二层的特色。总之,我们比较看好UTXO能为Layer2催生出的新DeFi场景。

4.Faust:RGB++Layer和BTC的主要结合点都有什么,哪些场景最重要?接下来RGB++和CKB最核心的生态布局以及路线图包括什么?

Cipher:二者的结合主要还是在于各种应用场景。有一些场景刚才已经讲到了,下面再举一些例子。我们知道以太坊生态里闪电贷很有存在感 ,它可以在一笔交易内连续调用一系列合约,得到交易结果并向借贷平台展示:我向你借出的资产和利息都能在瞬间返还给你。我们可以利用链上闪电贷快速进行各种金融活动,但在UTXO世界里是没有闪电贷的,但却有其他东西。

比如,UTXO有合约脚本嵌套的机制,可以连续生成一系列交易,简化用户的交户流程,上一笔交易的输出结果,可以直接作为下一笔交易的输入参数,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快速生成一批首尾彼此衔接的交易指令。那我举个例子,比如现在要做一个跨链DeFi,先把资产从A链跨到B链,再去DEX里卖掉一半,之后与没卖的那部分Token组成一个LP对,放到流动性池里。这四步操作在RGB++Layer的智能合约框架里,可以用上面说的合约脚本嵌套方式来一键式的实现。这意味着上述一整套流程,用户只需要操作一次,剩下可以由去中心化智能合约自动操作完成。

还有一个明确的结合点,就是IB0,即通过比特币来融资。当然这也不是一件新鲜事了,以太坊就是走的这种融资方式,早期是一个比特币可以换一万还是两万以太坊。但是过去IB0的问题就在于,虽然跟IC0同样是融资,但资产融完却并没有什么玩法。我举个例子,像一些IC0,它有一个明确的价格曲线,比如前100-200个区块往后,购买价格呈现阶梯式的上升或下降,还有的是最开始买的人需要锁一个月,最后一个买的人可能需要锁三个月。再比如多锁一个月多给50%的币,锁一年多给100%,类似这样有很多不同的方法。

此前,这类特殊规则在IB0身上无法实现,而我们可以通过RGB++ Layer来改变这点。比特币资产一大问题就是没有可编程性,相当于只能发行Meme币,而一旦可以和智能合约结合,就意味着可以给资产赋能。这些东西打通了后才有项目方愿意来比特币生态建设。

对于BTCFi或任何Fi而言,前提是要有资产和对应的丰富场景,如果这个资产只局限于BTC本身的话,往往只能搞远程质押、跨链等单一场景,若真想让生态繁荣起来,需要发行各种资产来百花齐放。现在的以太坊世界,ERC-20资产和ETH本身市值应该是差不多的,甚至后者比前者还多,而比特币生态的非BTC资产可能连BTC市值的1%都不到。所以怎么在BTC生态把新的资产创造出来,是发展关键。

所以我觉得RGB++ Layer和比特币最大的结合点是,利用RGB++Layer的可编程能力,创造真正赋能比特币的去中心化资产类别,以前这件事在比特币身上从没有出现过,要么就是Memecoin要么就是中心化资产。总之,我们非常看好利用智能合约层为比特币生态创造新资产的可能性。

5.Faust:CKB在18~19年的时候,自我定位是“专为Layer2设计的Layer1”,在为Layer2做状态结算等场景上做了很多配套的设计,可以说是为Rollup专门设计的去中心化验证层。对此,您认为CKB相比于普通公链,其核心优势是什么?

Cipher:其实很难定义比特币生态里什么叫一层什么叫二层。我觉得CKB和RGB++Layer并不是立足于为某个二层去做验证和结算。CKB作为一个UXTO链,擅长的点本就偏向于验证链下的计算结果,而不是直接跑链上去计算,这是CKB最初创立的时候,Jan作为首席架构师非常坚持的一个点,他认为区块链的计算资源、存储资源、带宽资源都极其珍贵,不应该用它来做任何复杂的工作,而应该做最简洁的事情。

实际上,无论是对Layer2还是Layer1,都要就状态变更一事做共识,而做共识只有两种办法,一是把执行状态变更的合约拿过来,每个人都算一遍,得到同一个结果以达成一致,这就是账户模型的逻辑;二是你在链下完成状态变更,你把证明其有效的Proof发给我,我验算这个Proof就行,不用自己亲自算一遍原始的内容,这其实就是现在Rollup的思路。

第二种办法我们在2018年提出来的时候,大家还觉得怪怪的,计算一遍和验证一遍似乎是同一件事情,但Jan说其实是不一样的。比如排序算法,验证结果的复杂度远小于直接计算的复杂度。当时很多人觉得,普通的ERC-20资产转移根本没必要这么做,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,不论是ZK也好,还是Rollup也罢,都是链下计算链上验证的范式。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,第二种方法是更有效且有价值的。

UTXO模型对于并行计算也有很多好处。我们知道以太坊最近在提并行EVM的叙事,但通过一些渠道我了解到,所谓的并行EVM,其投入实际使用后并行度很多时候连2都达不到。而UTXO天生就支持并行计算,有多少个CPU核心,就能并行多少个线程,这种效率不是基于EVM的东西能比的。

我们从5年前就在走UTXO这条路,在我们刚才描述的若干场景里,UTXO天然就比账户模型有更多优势。而且我们和比特币都是UTXO,可以支持同构绑定,使一些功能得到进一步简化。所以我觉得,主要优势还是架构上,采用UTXO这种架构去对接比特币,我们肯定更高效。

6.Faust:有人认为UTXO不利于支持DeFi,比如不同的UTXO之间状态没有办法互相调用,甚至于认为RGB++和CKB如果直接在一层上发展Defi生态会遇到阻力。对于这些观点你怎么看?以及你们推出了什么方案解决这些问题?

Cipher:首先这些看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,因为账户模型符合更直觉,和以前单机程序一样,考虑一些攻击场景就ok了。而UTXO模型不是,你在链上写的合约是验证器,还要在链下构建一个专门的计算器,我们通常称之为Aggregator聚合者,或Gennerator生成者。Gennerator负责在链下计算状态将其生成,再丢到链上去验证,这相对比较复杂。

如果是像UTXOSwap这种基于UTXO的DEX平台,你很难在发起交易时就知道结果,因为可能同时有100个人去提交操作,但UTXO的特殊属性,会要求100个人里,同一时间只能有1个人改写其状态,这时候就会出现争用问题。如果不对这些彼此有冲突关系的交易请求做处理的话,最终可能100笔交易只有1笔成功,剩下99笔交易全部失败。这个问题对产品设计是一个极大的挑战,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说UTXO模型不利于DeFi。

但我们同时也看到,即使在近两年,也有新的UTXO链涌现出来,比如Fuel。为什么明明有各种麻烦,还有人去前赴后继地用UTXO模型呢?因为它有很多优势,之前我也都有提到。那回过头来,这些问题怎么克服?我们经过5年的打磨,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,可以在UTXO链上实现类似Uniswap的功能。生态里的UTXOSwap也是不久前上线主网的,已经有很多人在加LP和交易对了。如果你真去体验的话,会发现它跟Uniswap几乎没有任何区别。

其实UTXOSwap的设计也很简单,我们把每一笔交易分成了两步,第一步是用户把他的意图提交上链,第二步由Aggregator去聚合所有人的意图,合并后发起一笔交易和流动性池做交互。流动性池可以一次性满足这些意图,针对结果生成一个最终的UTXO。

这里可能有一个区块延迟的问题,因为第一步中,用户要先把自己单独的意图发上链,由聚合者/排序器打包处理后,在由后者链上进行下一步操作。不过在实际操作中,用户可以直接在链下把交易意图发给Aggregator,由后者批量处理,这样就能解决响应延迟的问题,实际上和Rollup差不多。UTXO的这些问题,我们已经有很成熟的解决方案了,CKB这边也在做一些方案去实现上面提到的这类流程。

还有一个方面,UTXO很适合支持订单簿模型。在以太坊上过去是有订单簿模式DEX的,但后来销声匿迹了,这里面原因很多,最核心的原因是订单簿DEX不适合在账户模型上运行,因为每笔挂单和撤单哪怕没成交都要付手续费,这个对PMF来说是不可承受的,所以后来出现了AMM模型。但在UTXO模型下就会有所不同,比如可以同时挂100个单,在UTXO世界里一笔交易关联到100个UTXO是很容易且低成本的事,你想的话还可以挂更多。所以UTXO模型下,订单簿DEX会更有用武之地。

更何况我们还有PSBT部分签名技术,挂单交易甚至不需要提交上链,你发一个简洁的签名就行,由撮合者把多方签名聚合后一起把交易上链,这样一来订单簿模式就更适配UTXO模型了。包括AMM也是,可以像UniswapV3一样采用区间阶梯价格,来提供虚拟流动性,在不同的价格上放不同的流动性份额,而不是一条平滑曲线。

这些都是UTXO环境下独特的DeFi场景,都是相当高级别的创新。而这种级别的创新,不太可能在一条EVM链上去做,EVM链上更多的是Copy类山寨项目,根本没有创新想法。我们想真正吸引比特币生态的原生开发者,或者是热爱UTXO模型的开发者,这些开发者往往有很强的能力和创新驱动力,我们也非常看好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有新的BTCFi范式出来。

7.Faust:CKB用的是RISC-V指令集,能支持多种编程语言。然而有人认为,支持的编程语言太多也不是好事,会让一条公链的开发者生态变得混乱割裂。对此,您认为目前在CKB上做开发首选的语言是什么?

Cipher:目前来说,首选还是Rust,其次是C,这两个都有比较完善的支持。RISC-V目前已经是一个主流的CPU架构了,可以预见5到10年内即可超越ARM,它支持的编译器也非常多。但目前CKB官方支持更多的还是Rust和C,同时也支持一些脚本语言。我们自己也做了一些Runtime,来支持LUA和javascript这种,但性能折损会很大,极限的话可能是30%到300%的降速。所以如果是算法密集型的业务,还是推荐用Rust或者C去写,并且也不会有太多的编程语言去割裂开发者生态。

我其实想讲讲RISC-V本身的优势,18年刚做CKB时,我们是全球唯一一个选择用RISC-V做公链虚拟机的,原因很简单,RISC-V是适用于硬件设备的指令集,它的设计有两个特点:精简和谨慎。既然是针对硬件做的指令集,往往比较稳定,不会像EVM那样每年增减指令,这种谨慎正是开源协议需要的。

其次,对于智能合约平台或者区块链来讲,我们认为最好就像比特币一样,其核心功能趋于固定,不然三天两头增减内容太容易出问题,可以说我们整个的思路就和以太坊不一样。EVM基本每年都有对操作码的迭代,过去几年都是如此,这对于程序的兼容性、稳定性都会产生影响,对此我们极力避免。所以我们基于这种思路,采用了RISC-V指令集,事实证明这非常有前瞻性。

而今ZK开始大行其道,你会发现很多项目方在底层用RISC-V做虚拟机,那我们作为基于RISC-V的公链,再去兼容新的ZK设施就非常容易,从指令层面就不需要任何翻译,效率显然比在EVM上跑RISC-V高太多。

8.Faust:站在CKB的视角,你们对比特币生态怎么看?比如你们认为现在比特币生态里,有没有出现类似于以太坊基金会那样的中心化组织?之前有人认为BlockStream就有点独断专行,CKB对此是否有自己的看法?

Cipher:我觉得比特币生态和以太坊生态相比,结构完全不一样。以太坊基金会有非常强的话语权,反观比特币世界,你可以说它背后的核心开发者是一个影响比较强的组织,但比特生态存在明显的多方势力制衡。矿池、开发者、比特币大户之间互有强劲的博弈关系,不是说开发者推行什么我矿工就会无条件接受,如果提案过分的话,矿工和矿池都会直接反对。

这个点我觉得和以太坊不一样,像以太坊POW转POS、EIP-1159这些,当时都有很大争议,但以太坊基金会或者说Vitalik本人很大程度上只手遮天,这是有目共睹的。另一方面,以太坊生态现在非常庞大了,上面有非常多中心化发行的资产,像RWA、稳定币等等,一旦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分叉,真正决定未来走向的是这些中心化资产的发行方。

所以无论主观还是客观上,以太坊生态里以EF为首的中心化势力都要比特币生态里各种组织的话语权强大得多。还有一点,就是比特币生态里没有特别统一的价值观,比如核心开发者更接近于比特币最大主义,抵制OP_CAT或是铭文这种东西,希望比特币不要做太多改变;外围一点的开发者可能倾向于支持OP_CAT的通过之类的。再往外一层,像闪电网络、RGB这些团队,相较于前两者更加倾向新鲜事物。再就是像我们这种,不但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,还会主动求新求变。最后一层,则是把什么多签桥、EVM系二层全加进来了。

因为有了不同来历的形形色色的人,比特币生态的包容性非常好,不用担心某一层或者某一小搓人是错的,它们的错误会把整个生态带偏如何如何。这么多群人,只要有一群最终是对的就行。而以太坊的模式虽然在表面上走得更快,但比特币的模式走得更稳,不用担心某一小搓人的错误决定将整个生态带入深渊。所以从这个角度,我们非常看好比特币生态,因为它就像一个大熔炉一样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纠错能力。

再拿BTC二层举例,我看到你们的网站BTCEden上,汇总了各种各样不同思路的方案,有闪电网络、RGB这种客户端验证模式,还有侧链甚至是横跨以太坊和比特币的二层,总之百花齐放各显其能。而你再去看以太坊,Sharding没人做了,状态通道和Plasma也没人做了,几乎只有Rollup系的单一路线。所以我们当然更喜欢比特币生态,他更自由,更稳健。

CKB基金会也在尝试把决策变得更加去中心化。当然,我现在不在基金会里面,没有发言权,但是我可以看到更多的角色逐渐偏向社区化发展。CKB体量整体还比较小,对去中心化决策的要求还没那么强烈,大家对CKB的期待可能还是更快一点。但据我了解,CKB的核心决策人员是非常开放的,不会把过大的权力攥到自己手里,一定会找适合的时机完成去中心化。

查看更多

相关新闻

优惠注册送USDT